第五节:俯身拱腰松督脉
 一、姿势要求
  1.两手手指在头上交叉,手心向上,两臂伸直,而后肩臂放松,交叉之双手如向上托物,作轻轻揉动。两腕交互划由前→上→后的立圈。肩、臂、肘配合作相应晃动,脊柱由颈椎、胸椎、腰椎依次随之晃动。反复三~五次。
  2.两手分开,掌心向前,两臂贴于两耳。随后头向前倾,臂向前伸,腰背放松,胸、腰部的脊椎骨向后拱突,头、手向前下划弧,使腰前俯脊椎骨逐节卷曲而下,面贴腿前,腰部呈拱型。
  3.两手掌心向地面,分别在脚前方、左侧、右侧下按三次。随后身体转正,两手向后拢气,再捏脚腕后面大筋三下,同时收腹,拱腰,头面贴膝前三次。两手拢气回到体前。
  4.以拱腰形式,逐渐把腰伸直复原,同时,臂贴近两耳,随头部上升复原,可反复五~七次。
 二、动作要领
  此式之俯身拱腰与一般练腰腿似同实异。练此式时,脊柱各关节都要放松,争取逐段、逐节前曲,以蜷曲之势,顺序由上而下, 而不是一俯而下。直腰时,要使腰向上挺,逐节逐段伸直,慢慢恢复原状,顺序是由下而上,不是一挺而起。
 三、功用
  此式着眼点在督脉,兼练太阳膀胱经。俯身拱腰可松动脊柱各椎骨。伸腰时,可加强背部肌肉、筋膜、脊柱韧带……的收缩功能。不仅督脉功能因之加强,膀胱经之功能亦因之加强。足太阳膀胱经是五脏六腑之传输处(各脏腑的俞穴皆在背部)。督脉又能统领一身之阳气,故此式又是武术中练气入骨(《太平经》中说:“骨之一脊也”)封闭周身穴道的基本锻炼内容。其于临床,可用于背肌、脊柱、肾病等治疗。
第六节:转腰涮胯气归田
 一、姿势要求
  1.接上式,转掌心相对,向下导引。两手下落,沿肋弓变叉腰,两脚踩气分开,平行站立,略宽于肩,适度下蹲,躯干与大腿成一钝角,膝盖不过脚尖。
  2.髋关节放松,并以之为支点,转动骨盆。先向左转九圈,再向右转九圈。
  3.以尾闾骨向前扣,向后翘带动骨盆做前后摆动九次。
 二、动作要领
  此式看来简单,实颇难练习。初练时两腿微曲,仅练晃胯。躯干要直,以尾闾骨为动点划圆,向后划半个圈,用臀部做划弧动作协助完成。如向左转时,是由前→左→后→右→前。分解动作则是:①骨盆重心前移到左胯(偏前),臀向左突:②臀部向后划半圈而至右胯,臀向右突,骨盆重心也随之转移到右胯:③骨盆重心移至右胯 (偏前),小腹向右拱:④小腹部从右胯开始向前划半圆而至左胯,骨盆重心也随之移动。做尾闾骨前后动作时,要借臀部与会阴部肌肉收缩、放松完成。这属于第一步要求,至于第二步以后则要求尾闾骨借助丹田内气来运动。此式是十式中最难操作的动作,然而它是气功、武术中至关重要的基本功,所以要下苦功锻炼。
 三、功用
  练此式可收到松腰、垂尾闾、运动尾闾、封闭会阴的作用。一方面为开拓丹田开创了条件,从而把真气引归、贮存于丹田;另一方面,转动尾间可启动阳气,使之沿督脉上升,这也是炼精化气的辅助手段。于临床可用于下疾患的治疗。
第七节:平足开胯分前后
 一、姿势要求
 (一)松前胯
  1.接前式,足尖外撇成一字,足跟相对,约距一肩宽,两腿伸直,身体中正。
  2.松开叉腰两手,转成手心向上,手指向前,两肘向后,小臂前伸,两肘下垂,贴两肋旁,小臂与大臂成90度角,而后两大臂前举,两肘同时微向内合,肘距略小于肩,两手至额前,小臂向上,两手指天,掌心对印堂。
  3.小指带动,转掌心向外;两大臂外展成一字,大臂不动,小臂向外下落与大臂平。
  4.左右通臂:两臂作左缩右伸,左伸右缩的蛇形运动,并用两臂的通臂运动,带着上身、腰、胯、腿自然放松引起的左右摆动。
  5.曲膝、曲髋下蹲,大腿蹲平,身体保持中正,同时臂随身体下降,当两手落到平膝时,小臂前曲,掌心相合落于两腿间。
  6.相合之两掌立起至胸前呈合十手。指掌划圆,肩、肘、臂配合相应晃动(正反方向转动数相等)。
  7.百会上领,身体直起,两掌随之沿胸前上升,肘放松内合,肘距略小于肩,当身体上升复原时,两掌升至印堂。尔后重复3~6姿势。此式可反复作五~七次。
  8.此式结束时,两掌置于胸前,呈合十手。
 (二)松后胯
  1.接上式,左足尖内扣,右足跟外撇,足尖尽量内扣,足尖约距一脚宽。上身微前倾约35,两腿向后绷直,臀向后泛,腰向前塌,两臂前伸环抱与肩平,胸开而不挺,下颏内含,头上顶。两虎口向上,中指相对 (约四指宽),掌心向内,与印堂等高。
  2.两膝微曲内扣,下蹲,臂外翻、圆裆。同时两臂向上划弧外展,呈环抱状,掌心向上如托物。小腹回收,腰放松,膻中以上放松后仰,头后仰观天,下颏内收。
  3.头上顶,身体恢复1式,膝伸直,两腿向后绷直,泛臀塌腰,上身微前倾约35,头上顶,下颏内含。同时两臂向上划弧前抱与肩平,掌心向内,与印堂等高。恢复1姿势,可反复五~七次。
  4.结束时,头上顶,身体直起。同时两手向上划弧至头顶上方,掌心相对,掌心内含,腕微内扣,与肩等宽。而后松肩落肘,两手体前下落,沿面至胸,转掌心向内,沿肋弓分手变叉腰,两脚踩气并拢。
 二、动作要领
  松前胯动作宜慢,尤其下落时要保持周身平衡。动作完成程度依据自己条件而异,切勿强性硬作。
  松后胯动作1脚要放松,大趾稍用力,则气充斥于腿的外、后部之太阳膀胱与少阳胆经之中,使之出现酸胀感。泛臀塌腰又可使两经之气在腰眼部会合 (该部酸胀感明显)。动作2注意两大腿根与档有圆撑之意,两掌心有托物之念。
 三、功用
  松前胯主要作用是松开髋关节,为跏趺坐(静功坐式)打下基础。至于此式引起的全身气机升降开合变化,需熟练后自行体会。
  松后胯不仅可松动胯后的骶髂关节,从而开扩丹田“领域”,而且可以使真气内敛到丹田。因为泛臀开胯一方面加强丹田对真气的摄翕的能力;另一方面身体前倾,下颏内收,两臂环抱又可促进中宫之气下降人丹田;同时松前胯、后胯可使下肢的气机充实、活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