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admin

修养意识

 火..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0-12-18 13:46:54 | 显示全部楼层
Ⅱ、修养意识是练好气功的基础
修养意识不仅是练好气功的保证,而且是其基础。如果没有修养意识这个基
础,气功大厦就建立不起来。古气功家对此是有着深刻认识的。所以他们教授弟
子时,不是先教功法、功诀,而是要求先行“炼己筑基”之功。所谓炼己,就是
修炼意识。《金仙证论》中说:“己,即是我心中之念耳。”《乐育堂语录》中
说:“炼己之功,即是炼心。”或许有人要问,炼己之功是否就是修养意识呢?
第二章 修养意识
143
让我们看看古人所说的炼己内容就可一目了然了。
《金仙证论》中说:
“且谓炼者,断欲离爱,不起邪见,逢大魔而不乱者曰炼;未遇、苦
行、勤求,励志久而不退者曰炼;虚心利人、不执文字、恭迎而哀恳者曰
炼;眼虽见色而内不受纳者曰炼;耳虽闻声而内不受者曰炼……”又说:
“炼己在于勤,不勤则道遥。昔日吕祖被正阳翁十试正念而不疑;又邱祖
受百难于重阳苦志而不懈……此得炼己定心之显案也。”
《天仙正理》中说:
“谓炼者,即古所谓苦行其当行之事曰炼,熟行其当行之事曰炼,绝
禁其不当为之事亦曰炼,精进励志而求其必成曰炼,割绝贪爱而不留余爱
亦曰炼,禁止旧习而全不染习亦曰炼。”又说:“能炼之者,因耳逐声以
用听,则炼之以不闻;目逐色以用观,则炼之以不见;心逐感以用交,则
炼之以不思……”
综观这些内容与我们所讲的修养意识的内容是相近的,只是古人讲得简单、
笼统罢了。在传统气功里,反复教导练功者,一定要“未炼还丹先练己(也有称
作‘先炼性’者),未修大道先修心”。
黄元吉进一步指出:
“只徒炼丹,不先炼心,吾见未有成也。由是以思,人之炼心,第一
难事。”
为什么练功必须先修炼心性——意识呢?这是因为“人之性学未至(尽),
一片私心,所炼之精气神,皆是后天污浊之物,不唯无益,且必邪火焚身。”(《乐
育堂语录》)
《唱道真言》对此阐述的更加清楚,说:“炼丹先要炼心,炼心之法,以去
闻思妄想……吾心一念不起,则虚白自然相生,此时精为真精,气为真气,神为
真神……以神合气,静养为功,孟子所谓存心养性是也,以气合神,操持为要,
孟子所谓持其志勿暴其气是也,以精合神,清虚为本,孟子所谓养心莫善于寡欲
是也……此入门下手之法。”该书不仅反复详细地阐述了炼心性的重要性,而且
对忽略炼心性而径直炼丹的做法作了批判,同时还作了生动的比喻,说:
“奈何世之师家,但知炼命,不知炼性;但知天关闭气,移炉换鼎之
法,不知性始真空浑然无物之理。所结之胎原是凡胎……无可奈何,只得
重做工夫,使这孩子, 重去修真学道,重去明心见性 (指九年面壁之功
智能气功科学精义
144
——笔者注)……此所谓因其本而反求其末也。譬如一人本原虚弱,兼带
风寒,盲医无识,但去补其虚弱,连这风寒通补在内,病何由去?仙家炼
命之学,补原之药也;炼心之学,去病之药也。欲要炼命,必先炼性;欲
要补元,必疏其杂病而先去之。此一定之理也。”
对此,智能气功科学认为,炼命功(如调息、调身,以及按功法、功诀运用
意识)可以使形(精)、气得到强化与优化,但却难对意元体本身起作用,要想
真正改造自己的身心,使之发生质的跃迁,非得从解决意识的偏执入手不可,只
有这一问题得到了解决,才能为正确地运用意识创造前提和条件。
Ⅲ、修养意识是完善人的类本质的锻炼是高层次的气功
真正的人的类本质得以实现,需要一定的外在条件,如社会领域的平等,自
然领域的物质极大丰富等,这不属于本文讨论的范围,本文是从人自身练气功这
个层面来讲述的。
气功锻炼虽然有炼形、炼气、炼神的不同,但三者是不能截然分开的,炼形
者使意气统一于形,如武术气功;炼气者使形神统一于气,如道家丹道功;炼神
者使形气统一于神,如佛家气功。这三种练法虽各有侧重,但在练功过程中都强
调神意的主宰作用,只是这三者的意思有所不同罢了。智能气功认为形、气、神
(意)是人体混元气的不同表现形式,意识是最高层混元气活动的表现,练气功
就是通过意识支配形、气的运动与调节意识自身的运动,来完善人的身心。修养
意识是对意识本身进行的直接调整,这是直指根本的最高层次练功。试分析之。
上一节介绍的修养的全部内容与过程,实际上是从一个普通人的小我到超常
智能人的大我的精神修炼过程。对治习气与性格上的偏颇,是针对精神世界处于
病态的人提出的修炼内容与方法。因为这种人的精神已失去灵明自主能力,而受
役于习气或偏颇性格,对治的目的是使之恢复常人平和状态。陶冶性情则是对初
练气功者提出的要求,目的是加强神、情绪的稳定性从而加速练功的进程。因为
练功的初级阶段,关键是要加强精神驾驭气和形体的能力。如果神不稳定,气亦
将随之激荡,只有将神炼得清虚灵明、稳定且能自控,气才能随之发生变化。这
一阶段神与气是两家,互相影响,干扰练功。此时练功重点是调理神与气的关系,
通过调神保护气,育养气,使气更好地去颐养形神。要完成这一变化,必须自觉
第二章 修养意识
145
地改变,提高自身的情趣层次。克除偏执是练功达到中等层次后对净化意识的要
求。练功至中等层次已达到了神入气中、气包神外的境界,这时练功任务已不是
神驭气,而是神气合一。因此必须清除意识中的主观僵化部分,净化被玷污的意
元体,使之重现灵明无滞匀布的体性。唯此,才能和混元气的体性吻合,才能使
神气合一。到此阶段,气已比较精纯,故练功不着重于气,而着重于神,必须把
神炼到能进入气中的层次,改变以往神在气外面支配气的状态。要完成这一点,
一方面要加强意志力(定力),另一方面要清除意元体中的分别妄计活动。由此
可以看出,克除偏执不仅是修养意识的要求,而且是此阶段练功的主要内容。最
后的建立大我,则是练功高级阶段的要求,完全是意识领域的深度、广度的开拓。
由于功至于此,神气已然合一,而且气附于神,所以只要神意扩展至大我,则形
气亦在其中了。
智能气功虽然主张要形、气、神三者并炼以适应于广大群众祛病强身的需要,
然而这仅仅是智能气功初级阶段的目的,它的高级阶段的目的则是完善人的本
质,使人的身心健康层次发生质的跃迁。这就必须变换人的气质。我们所说的气
质,是指人的气度,气的质量,是人的生命活动本质。这个气质跟医学上说的粘
液质、胆汁质等等不是一回事。怎样变换人的气质呢?在我们生命活动中,有本
能的生命活动,保留着不少动物的本能,它是不文明的、野蛮的、低级的本能。
我们要把低级的本能和气质变换成文明的气质和理智的气质。改变本能和低级气
质,只有通过修养意识才能实现。通过修养意识,逐步地使我们的精神境界从本
能的和比较混浊的气走向清明。本能的生命活动越多,意识和本能生命活动结合
的越多,情操就越低下,气机就比较混浊。如果意识中的理智占上风,理智越多,
离开本能就越远,生命活动就逐步地走向自由,就能够按照生命去进行了,也就
更加符合自然了,这样气机就会逐步清明起来,直至建立超常智能,改变常态智
能的参照系,使偏执意元体走向圆满意元体,从而使人的气质发生质的飞跃。这
是一个长期而艰苦的气功锻炼过程,要完****的身心健康层次的跃迁,一方面通
过功法锻炼以增加人体混元气的强度,另一方面通过修养以提高人体混元气的质
度。唯有这两者并进而且都达到一定水准时,才能实现这一跃迁。试以坐标示意
图说明之。
图中表明:在一定先天素质基础上,通过修养可以提高气的质度,通过形体
智能气功科学精义
146
与意志的锻炼,可以提高气的强度,二者统一,既练功又涵养,才能提高练功的
整体成果。如果只重视形体练功而不去修养;或者只重视修养而不去做形体练功,
都是不会提高整体功夫水平的。现
在有的人不讲修养,只讲刻苦练功,
虽然可以长功夫,但是气比较“粗”,
发的气压力大,使人不舒服。修养
好的人,他组场发气,别人觉得很
舒服。当然,很虚弱的人,即使他
修养较好,组场发气也可以使人觉
得压力大,不舒服。总之,想要达
到气功的高水平,使我们的健康水平从一个层次上升到更高的层次,不变换气质
是不行的。
Ⅳ、修养意识与运用意识的关系
乍一看来,修养意识与运用意识似乎有着很大差别,若深入探讨,则难以将
两者相区别。
从运用意识的角度来看修养意识,则修养意识属于运用意识的一部分内容。
何以言之?因为修养意识的过程,也是主动运用意识的过程。诚然,它与普通练
功过程中的主动运用意识有相当的区别。譬如,练功过程中的主动运用意识,是
在专心练功的环境中,发挥意识主导形、气以至于意的运动的作用,意念活动的
对象是形或气,虽然有时也对意本身进行调节,那也是排除不符合练功要求的念
头。修养意识则不然,它是在日常生活中,在各种刺激(包括外在的与自身内在
的刺激)作用下产生了不同的心理变化与意识活动的状态下,对自己意识进行的
调节。这一过程的完成,必须从意元体参照系入手,若仅仅单纯地对已产生的种
种心理、意识变化进行调节是难以奏效的。对已产生的不良情绪进行简单的压抑,
无助于不良情绪的排除。诚然,能理智地控制情绪是修养的标志,但这与简单、
被动地压抑不可同日而语,因为意元体的参照系中已有了理性的内容。从这里可
以看出,修养意识过程中运用意识的对象,主要是针对改变意元体参照系,这与
第二章 修养意识
147
练功过程中运用意识的对象显然不同。然而这一切并没有改变修养意识的过程也
是主动运用意识的过程这一实质。修养意识是更高级、更艰难的运用意识的过程,
是运用意识的延伸。
若从修养意识的角度来看练功的运用意识,那么,练功的运用意识也属于修
养意识的一部分内容。何以言之?因为练功的运用意识与日常人的外向性运用意
识不等同,要真正建立起练功的意识模式,也必须使意元体参照系发生改变,这
本身也属于修养意识中的修养气功意识的内容,它与全面修养有着紧密的联系。
诚然,练功的运用意识影响参照系的改变,是通过气的反馈以及超常智能的建立
来完成的,但这一切并没有改变它对参照系起作用这一实质。不过这一主动运用
意识过程难以作用于道德模式,所以它只是属于修养意识的一个特例。
从上述可知,修养意识与运用意识是互相联系的整体,要想迅速取得身心健
康层次的跃迁,必须将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锻炼。一方面通过修养意识以医治意
元体的偏执等病态,使之灵明;一方面通过主动运用意识于功法、功诀的锻炼,
以强化、优化人的内气。若修前者而忽略后者,则易招致气不足而使意元体失气
之濡养,这样既难以将修养进行到底,又可能使其原有功能受损,征诸实际,古
人中仅作善事而不从事修炼者,不仅未能得道,还有一些人落了“修好不见好”
的讥讽。这是需要引以为戒的。如果仅从事修炼而忽略修养,虽然可以发挥出意
识的主导作用而强化人体的各种机能,但要发生层次的跃迁却是难以达到的。智
能功人志在使自己进入生命的自由王国,使自己成为自由、自觉的人,必须两者
兼而行之,才能迅速达到目的地。
 楼主| 发表于 2010-12-18 13:47:54 | 显示全部楼层
第四节 怎样搞好修养意识
Ⅰ、自觉修养意识
搞好修养意识的根本在于自觉修养。
一、何谓自觉修养
(一)时时刻刻都要注意,在任何场合下都不要放松,尤其在无人监督情况
下,更需要自觉修养。因为在这时意识受到外界压力小,其内部的真实情况容易
智能气功科学精义
148
暴露出来。若在这种“人不知,鬼不觉”的环境中能自觉修养,收得的效果是常
情下不能比拟的。正因为这样,所以古人强调“慎独”之功。另外,修养不仅要
从事实上去做,不做坏事,而且要注意思想内部的修养,不起坏的念头。坏的念
头一出,就要把它消灭在萌芽状态,而狠斗这一闪念。若能时时刻刻、战战兢兢
地惕励自己,很快即可达到精神平衡、心地清凉乃至灵明的境界。
(二)经常自我反省,觉察自己的心理状态、精神境界,要使自己经常地保
持意识的清明,用气功意识标准衡量自己的视听言行。察知到善行、善念,则扩
而充之(尤其是善的内在感觉),察知到恶或不善则消而去之。也可以对自己行
为的好、坏评分并作记录,以比较自己进步的状态,这便于促使自己真实地去修
养,避免纸上谈兵。
(三)在遇到逆境或错谬时不自我辩护、不责怪别人。而是反求诸己,提高
自己的水平。
二、怎样提高修养意识的自觉性
要提高修养意识的自觉性,除认真领会修养意识是气功的根本外,还必须认
识到人类的现状有严重的不完善性,需要向着完善的高层次发展。下面试从两个
方面予以分析。
(一)认识当今人类的偏狭
当人们说现代科学取得了飞速发展,成绩显赫,在自然界取得了巨大自由时,
是相对于人类以往的蒙昧无知状态而言的。若从人的本质与发展眼光,从生命自
由王国的境界来看今日的人类,则知其仍处在偏狭、低下的境地。这表现在:
1.人类尚未摆脱无知与残忍
当今的科学家,大多数认为人类已经认识了自然,可以向大自然发号施令了;
已经认识了自己,可以掌握人类自身的命运了。其实这是一种自欺欺人的、不求
甚解的说法。因为,①作为科学大厦基石的物理学中的最基本内容——引力与引
力场的实质尚未清楚;②事物的整体形成机制尚一无所知;③人的生命本质——
尤其是意识活动的类本质这个领域,还是未开垦的处女地。凡此种种,不一而足。
正是由于人类对自身生命活动的类本质特性不了解、不认识,故只能一味追求外
在的物质以满足生命需要,因而不可避免地再现出属于动物本性的弱肉强食的竞
第二章 修养意识
149
争特性。人类间的互相残杀是动物间互相残杀的余绪与发展。人类的愚昧、无知、
贫穷与残忍总是相关而行的,这一切表明人类离自由、幸福的高级境界还差得很
远。
2.人的类本质被扭曲
人的类本质是什么?马克思指出:
“一个种的全部特性、种的类特性,就在于生命活动的性质,而人的
类特性恰恰就是自由的自觉的活动。”又说:“人则使自己的生命活动本
身变成自己的意识和意识的对象。”还说:“他自己的生活对他是对象。”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卷42第96页)
意思是说,人这个种的类特性在于有独立的意识活动,人体中的各种新陈代
谢活动(细胞层次)虽然是自然地进行的,但是建立在此基础上的一切生命活动
都是在意识的支配下进行的。人的一切活动的主宰是意识活动,意识活动把肉体
的生命活动作为支配的对象,作为实现主观意志与意识活动的手段。人相对于外
界客观事物(客体)来说,人的肉体与意识是一不可分割的整体——即主体;但
对自己来说,意识属主观世界,形体属客观世界。人的一切生命活动都是人的意
识指挥人这个主体的客观世界与客体的客观世界相互作用的过程。这个过程,应
该是人的意识(或意志)自由、自觉地发布命令,使自己的生活内容成为自己的
意识活动的对象。这是人的类本质特性所决定的。然而人的这种类本质特性虽然
在人类形成时就已具备了,但在整个人类历史上却从未完全被实现。这是因为人
诞生以后,尤其是私有制产生以后,人的意识活动本身受到生命的物质需要的威
胁,也就是说,意识活动不再是自由地、自觉地活动,而是必须要服从于谋生这
一需要,使意识活动发生了扭曲、异化,其结果是使人的生命活动不再是体现意
识或意志的对象,而仅仅成了维持生命需要的手段,意识受到物欲“奴役”。私
有制越是发展,这种扭曲、异化也就越是显著。今日之物欲横流就是人的类本质
特性被扭曲、异化的结果。
3.意识活动的偏执
意元体是产生人类的意识活动的内在物质基础,在人类发生史上,当意元体
一经形成,就具备了展现出人类全部特质的可能性。然而,在人类的全部发展过
程中,只能一部分一部分地将可能展现为现实。常态智能先被展示出来,意元体
也依此而建立了参照系。其结果一方面建立了今日的文明(精神的与物质的),
智能气功科学精义
150
形成了人类的偏执意元体;这固然是人类的一大进步,然而这一进步却带来了另
一方面的副作用,即抑制了超常智能的展现,使人类不能进入更广阔的自由天地、
使人们不能彻底摆脱愚昧无知的境地,因而使人的本质发生扭曲(如前述)。这
一切使人得出了错误结论,认为人类经历了蒙昧、发展阶段以后,现在的人类已
经进入了享受阶段。岂不知现在的文明仅是人类常态智能的部分应用的结果,今
日所谓的幸福,只是人的本质被扭曲状态下的感受,在一定意义上说,是对人的
本质的亵渎,在超常智能状态下的人我天地是别有洞天的,因而今日人类的迫切
任务是开发超常智能,打破偏执参照系,从而使人类进入真正幸福自由的生命王
国。
(二)认识当今人类的病态
意元体理论指出,自我意元体的体性可以接受各种信息以充实、发展自身,
能全面地指挥生命活动。但是在人的现实生活中,意元体的这种健康的活动被私
欲和因私欲而产生的各种欲望与情绪所侵占,使之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呈现
出人类的类本质层次上的严重的病态(我们称此为意元病,详见《智能气功科学
基础》),它是人体的各种疾病的根源。如:1.意元病能衰减意元体的灵明程度,
使之不能接受客观世界的高层次(如超常智能层次)的信息,阻遏高层次智慧的
开发。2.意元病能衰减意元体的意念驱动力,使之不能有效地作用于自身生命的
与客观世界的物质运动过程,使人类应有的才能不得展现。这一状态直接的后果
是,使人不能除人体疾患于顷刻,化灾伤于瞬间。3.意元病能衰减意识活动的自
制力,从而使情绪易于紊乱,而紊乱的情绪直接导致人体中气的紊乱,从而呈现
出人体的各种病态。凡此种种,都是人类奔向生命自由王国的拦路虎。
 楼主| 发表于 2010-12-18 13:48:29 | 显示全部楼层
Ⅱ、要在意识的自我层次修养
在《主动运用意识》一章中讲到,刚出生的尚未剪断脐带的婴儿,他们的意
元体是虚灵明净的整体,它虽然能接收人体内外的各种信息,但由于它尚未和人
体各组织器官建立起有机的生命活动的联系,其内部也没有对各种事物的分辨标
准,它还不能对客观世界起反应。这时的意元体处在混沌状态。随着婴儿独立的
生命活动的进行,大脑的神经细胞逐步和人体各部的生命活动联系起来,因而意
第二章 修养意识
151
元体中的人体的各种生命信息,也随着生命活动的进行被固定下来。当人体的全
部生命信息反映到意元体后,各个局部(或单元)的信息与初始意元体混化成一
个社会的人的(精、气、神)整体的生命意元体,即自我。 自我成了人体生命
——精、气、神的整体的主宰,它是建立社会自然道德的依附点。在此过程中,
自然界各种信息进入意元体,意识、语言也在逐步形成,参照系也逐步形成,某
些信息被固定形成偏执的我,并占据参照系,生命意元体的本来面目被掩遮,意
元体的灵明之性遭到染污。人们通常把我执的这种精神活动误认为我。常人的精
神活动(包括各种思维活动)就是在这个偏执的我这个层次上进行的。
修养意识的目的之一是清除偏执的我,要求把精神活动建立在生命意元体
(自我)层次上,所以修养应从自我层次修养。如何认识或寻找自我呢?其实偏
执也是自我功能的表现,但不是全体功能的表现,只是功能发轫处偏离了正轨并
形成了习惯而已。需知自我的功能活动与偏执的活动本是一体之动,偏执只是蒙
到自我外面的一层面纱,所以自我的活动时时都可透过偏执显现出来。一般来说,
未加思维而自然出现的精神活动,如听到别人喊叫自己的名字,会不自觉地答应,
这种精神活动大多是从自我层次发出来的。如果能认真体会这种精神活动的“发
轫点”,就可慢慢体会到自我层次的所在处。修养意识、陶冶性情时主动调节自
己的精神活动,就要从该层次上进行。错误的东西要从自我处消除,正确的东西
要从自我处建立,这样就会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如果产生了情绪不从自我处解决
问题,而从我执层次力图压抑,往往问题不但不能解决,反而加重对人体健康的
影响。
从自我层次用功是练好气功、使气功进入高层次的根本。古来佛道都非常重
视。儒家讲“主人翁惺惺否”;佛家有“当头棒喝”,喝出本来面目;道家的“此
神不是思虑神,可与元始相比肩”……都是指自我而言。
Ⅲ、从有为到无为
有人看到前贤有修道要遵循自然无为的垂训,就认为我们提出种种修养规
范,并要求努力、自觉地按规范修养是违背了修炼的自然原则,主张无所事事。
其实这是对古人垂训的谬解,因为修养意识、陶冶性情是关系到改变自己的习气、
智能气功科学精义
152
性格等方面的问题。俗话说“江山易改,本性难移”,是因为它已经成了习惯的
势力。要完成陶冶性情、修养意识的全过程,必须从有为到无为。所谓有为,是
有意地强迫自己就范于修养规范,从实事上做起,一件一件地做,然后再进展到
思想领域。这么做是否违背了练功要顺应自然的要求呢?否。因为习气、情绪、
偏颇的性格是把自我本来具有的光明正大之性扭曲了,已经把自我的自然之性破
坏了。因此,强制清除对自我的污染,正是恢复自我自然之性的必要手段。只有
改变了旧习惯,才能按照自我的固有规律办事;只有把后天形成的偏执清除净尽,
而且对客观也掌握了它的规律,才能达到“从心所欲不逾矩”的无为境界,才能
使功夫达到上乘水平。无为不是什么事也不做,而是不无缘无故地做事。《淮南
子·原道训》中说:
“是故圣人内修其本而不外饰其末,保其精神偃其智,故漠然无为而
无不为也,澹然无治也而无不治也。所谓无为者,不先物为也;所谓无不
为者,因物之所为;所谓无治者,不易自然也;所谓无不治者,因物相然
也。万物有所生,而独知守其根;百事有所出,而独知守其门。故穷无穷,
极无极,照物而不眩,响应而不乏。此之谓天解。故得道者,志弱而事强,
心虚而应当。”
这一段引文不仅把无为无不为、无治无不治的辩证关系作了精辟的阐述,而
且对得道以后应有的表现,作出了明确的规定性的描述,即“志弱而事强,心虚
而应当”。这些观点对我们修养仍有着现实的指导意义。
Ⅳ、要在社会中修养意识
古今修炼者,大多认为修养需于静处修养,甚至主张到深山老林修养,美其
名曰不染尘世。其实修养意识必须在尘世中修炼,尤其处于现代社会中,更是如
此。混元整体观指出,人与社会、与自然是一整体,智能气功修养的目的就是要
完复这一整体,离开社会去修炼岂不是割裂这一整体吗?征诸实际,古往今来,
很多人在山中修炼多年,一入尘世,却不能在花花世界中站稳脚跟而跌跤。这不
能不引以为训。其实,古之修炼有成者,对于尘世中修炼是深有体会的,“静处
养气,闹处炼神”,就是被古气功家称誉的名言。至于要重视尘世修养的教诲就
更多了。明朝的王阳明指出:
第二章 修养意识
153
“人须在事上磨炼方立得住,方能静亦定,动亦定。”又说:“汝若
以厌外物之心去求之静是反养成一个骄惰之气。”
黄元吉曾引用邱长春如下的话:
“吾于静处修炼,不胜大益。及后游行于廛市,应酬于事为,始知动
处之炼胜过静处之炼多矣。”(《乐育堂语录》)
因为在社会中修养,是在人世间的各种联系过程中修养,是在人们互相作用
的动态过程中的修养,是较个人独处只与大自然联系难度更大的修养。不仅如此,
只有通过自己与社会联系,才能检验自己的修养所达到的正确反映客观的水平。
Ⅴ、正确对待公与私的关系
智能气功是开放性功法,练智能功尤其注重和体现融一己于气功事业和气功
集体之中,融利己于利他人之中。你为大家教功,置自身于气功事业这个集体之
中,从中得到愉快与力量。你心里装的人越来越多,一己之念越来越少,心胸开
阔,容量大了,外面自然之气进来越来越多,气机就充盈、和畅。你为大家组场
教功,自己也得到互相振动、互相激励之效益。我们很多辅导员本来身体并不好,
带着疾病奔波教功,身体反倒越来越好,功夫提高得也很快,就是这个道理。自
觉地跳出小“我”,逐渐变成大“我”,长久磨炼,就可以有效地克服一己之私,
破除“我”字了。
在教练气功的过程中,似乎容易把利己与利他人结合起来,公私利益也是一
致的。但是社会领域中如何解决公与私的矛盾呢?这必须从公和私对立的历史背
景谈起。
公与私的概念产生于生产方式低下的私有制经济。我国的经济,在很长时间
里是小农经济,一家一户是一个生产单位,也是消费单位。生产的目的是为了满
足自家的需要,也只能仅仅满足自家的基本生活需要,没有什么剩余,甚至还不
能维持自家的温饱。但是,庞大的国家机器,靠人民大众来养活,统治阶级的生
活资料是取之于人民大众的。不能维持自家温饱的人民大众,要拿出一部分自己
的生活必需资料交给统治者,即国家,就等于从他身上割肉,于是形成了公与私
的对立。在小农经济基础上的公私是完全对立的,为了公——国家,必然要损私,
要牺牲私。这种公私对立的观念,是几千年来的传统观念。“大道之行也,天下
智能气功科学精义
154
为公”,这是古气功家对未来美好远景的憧憬。但在私有制的社会里,是不可实
现的。
随着公有制经济的建立,社会化大生产的生产方式的形成,公和私的内涵也
变化了。我们的经济是公有制的经济,我们的社会是社会主义社会,我们的生产
方式是现代化和社会化的大生产。而生产的目的是不断地满足个体社会成员物质
和文化的需要。国家的利益、集体的利益和生产者(工作人员)的利益是一致的,
因而消除了公与私的对立。在我们的公有制社会主义国家里,一切产品都不是为
生产者自己生产的。例如生产皮鞋,不是为生产者自己穿用而生产的,是为全体
社会成员生产的。农民生产的粮食,也不是为自己家食用的,也是为全体社会成
员生产的。每个人生活中所必需的各种产品,都是由各种不同的生产者生产出来
的。这种社会化的生产方式和公有制的经济,把整个社会和所有的社会成员都联
系在一起了,成为一个大集体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我为人人,人人为我,
这就在实际上形成了为公的条件了。在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里,生产是社会化大
生产了,但是为私人所占有,最后也必然是发展到公有制上来。我们国家具有了
为公的基本条件,但是,几千年来公与私对立的传统观念还没有完全改变,还在
起作用。在不少人的意识里还是为自己生活而生产的传统观念。上班拿工资是为
了维持自家的生活,甚至有的人上班消极怠工,偷懒,留着精力下班干私事……
或许我人会问,既然社会大生产化与公有制为人们建立为公的思想奠定了基础,
为何还会出现上述的公私矛盾呢?这是因为人们的社会意识虽然决定于人们的
社会实践,但它一经形成,就有了一定的独立性。它的改变总是落后于生产方式
的变更,而且旧意识对新的生产方式还有一定的破坏作用。
不过应该清醒地看到,在我们社会主义国家里,解决公与私的矛盾是比较容
易的。只要有了发达的生产力,当物质比较丰富后,对人民进行社会化大生产的
生产实质——满足人民需要的教育,改变过去那种“劳动就是维持自己生存”的
为私的思想,从而能尽职尽责地工作,本身就是为公了。鉴于此,在我们社会主
义国家,只要对人们进行公有观念的教育,再加上气功造福人民的特殊的作用,
天下为公的局面就很快降临人间。
懂得了公私对立产生的历史背景,懂得了社会化大生产的生产特性后,就能
认识到在我们公有制的社会主义国家里,每一个工作岗位的工作,都具备着为公
第二章 修养意识
155
的性质。只要能从思想——意识领域中,破除旧的生产目的——为私的传统观念,
时刻想到自己的工作是在为广大人民群众(包括自己)服务,从而兢兢业业地认
真工作,就是为公了。如果把练气功的助人为乐的精神贯彻到工作中,把气功生
活化、生活气功化的内容“化”到工作中去,就可以得到更大的乐趣了。因为不
仅做好了工作,而且提高了练功水平,高尚了精神境界。在这里,个人的利益与
公众的(包括国家、集体的)的利益,融合到一起了,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气功
事业的发展,对社会主义的物质、精神文明的建设将起到一定促进作用”的道理
所在。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QQ|首页|Archiver|手机版|联系我们|智能气功 ( 公案备案37132302000287 网站备案 鲁ICP备11011354号-1 )

GMT+8, 2024-4-29 17:34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