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8522|回复: 0

智能气功的 善恶观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2-7 21:25:1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一、善恶观
善与恶是人们评价道德时使用的最一般的概念。善指符合道德规范原则的行
为事件;恶指违背道德规范原则的行为事件。在不同的时代,不同的民族、阶级
都有不同的道德评价标准。恶善的标准,完全属于伦理学的范畴,对此我们不拟
探讨,这里我们要介绍的是智能气功科学的善恶观。为了加深对气功科学的善恶
观的认识与理解,让我们先从传统气功的善恶观谈起。
(一)传统气功中的善恶观
在我国传统气功中从理论层次谈善恶观的主要是儒、释、道三家。
正统儒家认为仁义礼智所包含的内容,是衡量善恶的标准,符合仁义礼智要
求的是善,否则为恶。在仁义礼智中,仁是主要的。什么是仁呢?孔子说:“己
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已所不欲,勿施于人”,所谓“仁者爱人”即此。
这就是说,自己要好也希望(或者说帮助)别人好。所以古人又有“仁者能生”
之义。所以称仁为善,因为它符合“天地大德曰生”的特性。义是在仁的思想指
导下,去做应当做的事。而礼则是对各种人际关系的规定。尽管儒家对这一标准
的来源认识不同,如孟子认为属于仁义礼智的善是先天带来的,所谓
“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
是非之心,人皆有之。恻隐之心,仁也,羞恶之心,义也,恭敬之心,礼也,
智能气功科学基础——混元整体理论
220
是非之心,智也。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也,我固有之也。”(《孟子·告
子》)
荀子则认为仁义礼智是后天教育得来的。他说:
“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伪是人为的意思)……然则从人之性,顺人
之情,必出于争夺,合于犯分乱理,而归于暴,故必将有师法之化,礼义之
道,然后出于辞让,合于文理,而归于治。”《荀子·性恶》)
道家以利人利物的自然行为为善。《老子》中说: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避
高就下之意),心善渊(空静深不可测之意), 与善仁(惠利天下万物,施
不求报之意),言善信(无虚语之意),正善治(平准高下,去除污秽之意),
事善能(处事圆通之意),动善时(依时而动之意),夫唯不争,故无尤。”
后世道教有十善十恶之说较具体。十善:一曰孝敬父母;二曰忠事上师;三曰慈
心万物;四曰忍性容人;五曰谏诤蠲恶;六曰损己救人;七曰放生养物;八曰种
树造桥;九曰为人兴利,与众除害,教化未悟;十曰恒奉香花,常诵圣贤规矩。
十恶:一曰绮语;二曰妄语;三曰恶语;四曰两舌语;五曰贪;六曰嗔;七曰痴;
八曰杀;九曰盗;十曰淫。
佛教对善的诠释有广义的善,指符合佛教义理的为善,否则为恶。所谓“顺
理为善、违理为恶”,又称“顺名为善,违名为恶”。有狭义的善,指法相宗的
善心,包括信、惭、愧、无贪、无嗔、无痴、精进、轻安、不放逸、行捨、不害。
佛教也有十善十恶之说。十恶:①杀生;②偷盗(又名不与取);③邪淫;④妄
语(虚狂语);⑤两舌(离间语);⑥恶口(粗恶语);⑦绮语(亵秽语);⑧
贪欲;⑨嗔恚;⑩邪见。十善与十恶相对:①不杀生;②不偷盗;③不邪淫;④
不妄语;⑤不两舌;⑥不恶口;⑦不绮语;⑧不贪欲;⑨不嗔恚;⑩不邪见。另
外佛教还认为十善有止、行二方面的内容。所谓止,是止前恶(别人的或自己的);
所谓行,是修行胜德,利安一切。
(二)智能气功科学的善恶观
智能气功科学的善恶观是建立在混元整体理论基础上的,是建立在人类的整
体生命活动与大自然相统一的基础上的。
智能气功科学衡量善恶是非的标准是,以人的行为(包括言语、举动与意念


活动)是否有利于人的生命活动、是否有利于人这个种的类本质的进步与发展为
准则,有利的行为是善,否则是恶。鉴于人是社会的人,是群体的人,因而判断
一个人的行为是善还是恶,又不能形而上学地运用上述原则,而是要具体地、全
面地分析。要从整体的立场去分析。比如,当个人为一己之利而有害于群体,有
害于人类的进步时,其行为属于恶。当此之时,除此恶虽然不利于个人生命活动,
但有利于整个群体与人类的进步,所以除恶即是行善。衡量美与丑、正义与非正
义也是如此。
诚然,在阶级社会里,不同阶级评判善恶的标准是不同的,须知这是人类在
其发展的历史长河中,尚未建立高级文明的表现。想想看,一旦实现了世界大同,
这种现象还存在吗?智能气功站在生命科学的高度阐述善的内涵:善是有利于完
美身心,有利于生命的自由解放的举动,对己对人都是如此。智能气功科学认为
善有三个层次:一是行为的善,如扶危解厄,济世利民;
二是心意的善,要使自
己念念向善,祝福他人得福;

三是纯真善、心中虽无善念,随心所欲都不逾越善
的规矩。大善不仅达到了三善均已齐备的程度,而且施善的范围极度广泛,不择
对象。人善者,善之;不善者,亦善之,无所不施。大善重心善,但不废行善。
更重教人以善法,使人人都脱离凡俗而进入大我境界。大善是纯一善相,纯一善
念,但无我善之念。如此境界,就是大德。故古人有“德为善”之说,以表其纯
天理流行之象,实际则是意识混元(意元体与混元气的统一)整体性功能的自然
体现。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QQ|首页|Archiver|手机版|联系我们|智能气功 ( 公案备案37132302000287 网站备案 鲁ICP备11011354号-1 )

GMT+8, 2024-5-18 23:47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